11月13日,川能動力發布公告,擬出資9.27億元收購四川能投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投鋰業)62.75%股權。
此次收購標的能投鋰業因擁有目前探明儲量并取得采礦權證的亞洲超大鋰輝石礦而備受關注,這不僅標志著川能動力鋰電全產業鏈戰略部署的關鍵性資產落地,也是鋰電資產注入承諾的實質性兌現。
三年磨一劍
專注鋰電產業布局
作為四川能投集團鋰電池全產業鏈的運作平臺,川能動力在戰略發展規劃上極為明確,在2017年重組后就提出將以鋰離子動力電池材料為切入,打通從鋰礦—碳酸鋰/氫氧化鋰—電池材料—系統集成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全產業鏈。
2018年11月,公司發起設立川能鋰能基金參與優質鋰電資產的培育和孵化,加深在鋰電產業鏈的前端布局。川能鋰能基金先后完成對鼎盛鋰業51%股權及能投鋰業62.75%股權并購,積極謀劃鋰電產業整合。
在2019的年報中,公司提出將以“電力+儲能”進行雙向布局、形成雙向支撐,電力業務方面以新能源電源點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為主線,業務范圍涵蓋風電、光伏、垃圾發電等新型能源業務,儲能業務方面以鋰離子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打造為核心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一直以來,川能動力對鋰電產業在戰略上保持了足夠定力,在戰術上也有較清晰的實現路徑。
亞洲超大鋰礦
投產或將改變市場格局
本次現金收購能投鋰業是公司落地鋰電布局的實質性利好。能投鋰業正在建設中的李家溝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項目,是目前國內投資超大的鋰礦采選項目,規劃日處理4200噸原礦,年處理原礦105萬噸,年生產精礦18萬噸。據悉,目前李家溝鋰礦項目正在有序建設和推進中,投產后將助力公司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
但李家溝鋰礦的意義遠不止如此。
據高級工程師、四川省政協委員、新能源稀有稀土戰略資源調查評價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特聘專家付小方女士介紹,中國的優質硬巖型鋰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探明氧化鋰資源量位于世界前列,但目前均未完全開發。在供應端,我國作為鋰資源消耗和進口大國,一直以來對國外鋰資源的依賴度較高,鋰礦資源進口達80%(其中80%是進口澳大利亞的優質硬巖型鋰礦),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開展涉外業務的成本、風險明顯增加。
在需求端,據相關權威機構預測,由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站的增長,到2030年,僅電池鋰對鋰的需求就將增長8倍。業內普遍認為,鋰礦短期供應過剩,但長期剛性需求強勁。
李家溝礦區屬于我國儲量巨大、品位優良、礦石加工選冶性能良好、資源綜合利用價值高的稀有金屬鋰礦之一,一旦建成投產,將有效緩解國內優質鋰資源當前局面,在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對穩定國內鋰電產業供應鏈也將產生積極作用。
鋰鹽收購暫緩
待業績達標后轉入
鼎盛鋰業承接鋰鹽產品生產、銷售環節,擬在甘眉工業園區分三期建設年產5萬噸鋰鹽項目,項目總投資30億元,占地500畝,目前已完成一期年產1萬噸鋰鹽項目的建設,其中氫氧化鋰年產5000噸、碳酸鋰年產5000噸,該項目已于2019年11月正式投產。
收購鼎盛鋰業是川能動力鋰電全產業鏈落地的關鍵一環,暫緩對鼎盛鋰業51%股權的收購是本著對上市公司全體股東負責的態度、經過審慎評估研究后做出的決定,但收購暫緩并不代表相關工作終止。
為此,四川能投集團擬通過協調川能鋰能基金以基金清算方式直接分配,使公司直接持有鼎盛鋰業股權,基金清算后,預計公司將持股25.5%。四川能投集團承諾,在鼎盛鋰業業績達標上市公司有關要求后,將所持股份轉讓至上市公司。
此舉給資本市場投下一顆“定心丸”,進一步彰顯了四川能投集團與川能動力打造鋰電全產業鏈的決心。
鋰電獲關注
助力“彎道超車”
“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不久前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一2035年)》更是指出,力爭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國資背景、新能源行業、鋰電全產業鏈……這些都將成為川能動力“彎道超車”的動能。
據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力銷售金額為4.82億元,營收占比為48.96%,公司新能源綜合服務業務營收為5.02億元,營收占比為51.04%。隨著對鋰電優質資產的收購,公司的業務結構、收入結構將進一步改善,也將進一步釋放出更強大的發展韌性,拓展出更廣闊的上升空間。
目前,四川能投集團正在進行“2+5”產業布局的新一輪改革,川能動力作為四川能投旗下唯一A股上市公司,將全力以赴完成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助力能投集團再創新輝煌!